发布时间: 2025/05/09|来源:本站原创|专栏:本市动态
在优化营商环境的时代浪潮中,解锁科学有效的监管密码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。宁县应急管理局立足安全监管职责,聚焦“信用+安全”监管模式,精准破解企业安全生产信用修复难题,引导并督促符合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依照法律法规完成信用修复,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。
一、创新服务机制,打造信用修复“快车道”。推行《行政处罚决定书》与《信用修复告知书》同步送达机制,专业解读《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(试行)》,借助“线上+线下”双渠道答疑,扫除信用修复认知盲点,清晰勾勒修复路径,让企业尽享高效、贴心的信用修复服务。
二、分级分类施策,创新信用动态监管机制。依托信用评价模型,将企业划分为一级(优)、二级(良)、三级(中)、四级(差)四个等级,实施差异化、精准化的监管措施。结合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,分级分类对企业开展安全监管。针对重点监管对象,高频次开展检查,持续跟踪整改情况,直至达到整改要求,通过严格监管促使企业扭转被动局面,提升安全生产与信用水平。
三、强化服务赋能,打好助企纾困“组合拳”。摒弃“一罚了之”的传统模式,积极构建“整改+帮扶+修复”三位一体的信用服务体系。设立信用修复服务专班,全程跟进政策解读、整改指导、申报协助、汇聚专业力量为失信企业提供全方位、一站式服务。
四、强化普法宣传,筑牢企业信用“防火墙”。紧扣“5.12防灾减灾日”“安全生产月”“12.4法制宣传日”等关键节点,融合日常执法监督,广泛开展安全生产与信用法规宣传。剖析典型违法失信案例,引导企业树牢合法经营理念,增强诚信守法意识,从源头遏制失信行为,稳固企业信用根基。
下一步,宁县应急管理局将持续深化“信用+安全”监管模式,优化信用修复服务,以创新之策、精准之措,护航企业安全生产与信用建设双提升,为优化营商环境、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。
文章搜索